【110學測衝刺.國寫】寫好學測論說文 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

(整理自:親子天下翻轉教育)

一、立場千萬不要模棱兩可

如同2020年歐美人士會爭論是否需要配戴口罩,台灣的專業人士在也在媒體各自表述,討論是否需要燒大錢實施入境普篩?論說的目的一向是為了表達明確的立場。而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的,就是立場不明的文章。

 

二、避開傳統的起承轉合

傳統的起承轉合訓練,要求學生在第一段「釋題」。花個200字解釋題目,或許適合千字文,但因為學測國寫論說文限19400字,如果第一段還要像傳統作文東扯西扯,不僅會令閱卷老師厭煩,而且也會吃掉正文的篇幅。

三、至少四段,做好思辨結構

黑格爾的「正—反—合辯證法」是很好的思辨理論,可以用四段式「龍頭、豬肚、蛇彎、鳳尾」的文章架構完成。

 

四、使用「因為、雖然、但是、所以」連結邏輯

第二段是支撐第一段立場的材料,是整篇文章的主體,英文稱這一段叫做body,因為需要許多論點支撐,傳統中文寫作暱稱為「豬肚」。第三段「蛇彎」是反方立場;第四段「鳳尾」則是正反比較後,「兩害相權取其輕,兩利相權取其重」的總結。

考生若要快速揀選材料,可以使用「因為、雖然、但是、所以」的邏輯連結二、三、四段,例如:

第二段:因為支持材料。
第三段:雖然有反方材料。
第四段:但是支持材料的質與量遠勝反方材料,所以第一段論點是對的。

五、第二、三段可使用題幹正反材料

六、二、三段應有「比例原則」

支持材料必須是反方材料的2倍以上,如同散文的傳統,一篇文章是用散出去的例子,去支撐一個共同的論點。而這些散出去的例子,則包括支持材料、例子、以及數據

七、一例勝萬論

現世的讀者常說:「別跟我講理論,我想聽故事。」題目正反材料常包含理論與數據,故事則需要考生自己舉例。考生可由「我與我的關係、我與他人的關係、我與社會的關係、我與自然的關係」等四個面向,舉出兩個例子。

八、例子可以造假嗎?

這幾年大考中心與會考作文釋出的範文,會發現一半的作者受訪時,會表明使用的例子並非切身經驗,而是使用他人經驗、新聞報導、甚至是戲劇內容,用第一人稱「我」來書寫。

例如一位考生寫自己被霸凌,其實是參考同校同學的經驗;一位考生還利用觀看韓劇的聯想,寫自己家中開了養老院。

如同司馬遷以小說家之筆,寫出「心理的真實」,去彌補「歷史的真實」,而這種真實,就是「人性」。而「人性」本是主宰所有文類的大神。所以同學在考場搜索枯腸,仍然無法揀選可使用的個人經驗時,不妨可以發揮想像力,去連結日常的聽聞與觀察。

九、同理心思考的「提案式」作文,是最「成熟」的作文

依據新加坡與劍橋大學合作完成的高中論說文參考閱卷標準(Singapore-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Ordinary Leve 2020),其中最高分一級,提到「成熟及支撐完善的評估」(mature and well-supported evaluation)的標準。這「成熟」二字,指的就是「創意的提案」。創意是解決問題的能力,也就是說,第一流的文章,必須要有為反方提出「補救提案」的解決問題論述

例如在111年參考卷四的「鄰避效應」文中,如果考生反對在自己居住的區域設置「資源回收中心」,則最好在第三段提出以「大局為重」的「補救提案」,例如:

雖然因為自己居住的區域為水源區,不適合「資源回收中心」的設置,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反對,則一國的垃圾終將滿溢為患,造成環境問題,因此我建議將「資源回收中心」設立在對環境威脅最小的區域。當然,政府也應該對當地的居民有所補償。另外,政府也必須利用最新的科技,讓「資源回收中心」對環境及居民的危害減到最小。

在這段文中,「補償」與「科技」,就是兩個成熟的提案

十、論說不拒抒情,意象結尾、呼應前後更加分

一般考生會將論說文與抒情文視為兩種文體,這非常的危險,因為現在已無絕對的抒情文或論說文,考題都是「夾議夾敘帶抒情」的思辨文。例如「溫暖的心」被歸類為抒情文,然而它的架構卻是論說文,因為考生必須做出選擇,要如何「恨中思其愛」、「惡中辨其善」,需要有邏輯的正反思辯論述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北極星國語文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